日本建築界發動連署 反對在目前選定基地上興建由 Zaha Hadid 設計之日本新國家體育館
- Posted by: ggchen
- Date: 2014-12-21
- In: 設計新聞
- 0 comments
日本將於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2013年經過國際競圖選出由英國女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競圖結果發佈後,由於其造價、規模與基地周圍環境及不協調,引起相當多的爭議與討論,日本建築界槇文彥 (Fumihiko Maki)聯合了伊東豐雄(Toyo Ito)、隈研吾(Kengo Kuma)、山本理顯(Riken Yamamot)、藤本壯介(Sou Fujimoto)及建築學界多人聯名反對該項計畫進行,發起連署請願,要求日本體育委員會(Japan Sport Council,簡稱 JSC) 重新檢討日本新國家體育館的興建。
體育大臣下村博文認為:「3000億日圓對於建築工程來 說,是一項過於龐大的預算支出。我們需要三思而後行以控制其規模建設,城市規劃應以人民需求為先。」;槙文彥在Twitter上發表評論,「我們不是反對扎哈·哈迪德本人。我們只是認為,這個建築對環境的要求過於大。」;藤本壯介表示「希望此次抗議能夠成功的縮減場館面積以適應周圍環境,我不反對扎哈·哈迪德的提案, 該體育館設計非常嚴謹,我們並不能徹底推翻它。但是,這個設計可以變得更好。」
綜合日本建築師們的意見,希望體育館周圍的設計也能像體育館本身一樣注重細節、更加舒適,從發佈的電腦模擬圖可發現,體育館周圍連棵樹都沒有,體育館週遭環 境和公共區域過於太人工化,許多建築師不反對Zaha Hadid 的設計,甚至歡迎其出現東京,只要不是在目前選定的基地就好,某些日本建築界的聲音則以政治觀點反對英國建築師「入侵」日本,甚至有人批評 Zaha Hadid 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設計宛如女性陰道,是非常不適當的形式。
伊東豐雄於2014年5月12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針對2020 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日本新國家體育館)」計劃提出意見,不選擇興建新的場館,而是對現有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國立霞ヶ丘陸上競技場)進行改建,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霞丘町,是東京最主要的運動場地,可提供48000個觀眾席,是1964年東京奧運的主場館,也是日本國家足球隊的主場地,每年1月1日舉行的天皇盃、以及每年11月舉行的日本聯賽盃皆在此舉行,如果Zaha Hadid 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落實興建,2014年7月起就會拆除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而改建為新國立競技場。
伊東豐雄的設計提案拆除現有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主看台一部份,將兩層構造改為三層,總容納觀眾數從目前約五萬四千人增至八萬人,改建案的量體高度五十米, 比Zaha Hadid 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七十米低了二十米,對於日本新國家體育館超高的造價1300億日圓,伊東豐雄甚至發出豪語「我的改建案只要你的一半!」;即便伊東豐雄 此舉可能被視為因為其參加新國家體育館競圖沒獲得優勝而「心有不甘」,但從日本建築專業者們的串連仍可體察到從專業身份出發,而應承擔的社會、經濟、土地、人民責任。
與日本建築界對日本新國家體育館的積極態度相較,2011年台灣塔國際競圖結果出爐,由藤本壯介(Sou Fujimoto)所設計的台灣塔也引發台灣建築界不少人的撻伐,然而許多意見僅存於如三姑六婆在街頭巷尾閒聊般的層次,這些「閒聊」發出蚊蚋般之嗡鳴或 彼此撕咬,缺乏共同而有組織的力量與作為,台灣建築師及學者雖然也有類似槇文彥、伊東豐雄的資深人士,卻難在當中站出具有領導性的指標人物,以專業、前 瞻、膽識兼備的方式發聲,台灣建築實務界與學界四處可見,私人利益、恩怨與個人成敗優於一切,對土地與人民的關懷擺在一邊;自限格局的結果,被台灣社會忽 略甚至蔑視成「為富商服務」的「起厝」工作者或象牙塔內的蛋頭學者,是咎由自取且理所當然。
日本建築師們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請願「神宮外苑の青空と銀杏並木の風景を守ろう!巨額の建設費をかけない、いまある國立競技場を直して使おう! JUST SAY NO TO A NEW TOKYO OLYMPIC MEGA-STADIUM ! 」給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下村博文(Hakubun Shimomura)、獨立行政法人日本スポーツ振興センター理事長河野一郎(Ichiro Kono) 、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Yoichi Masuzoe)。
連署請願內容如下:
興建2020年東京奧運會巨型體育場而拆除國家體育場、破壞明治神宮外苑都市景觀是一項錯誤,該計劃僅是由上而下的封閉決策,未經公眾決議,拆遷計畫訂於七月開始,我們呼籲停止該項計畫,認真考慮以下問題後做出環保、民主的選擇:
1.神宮外苑珍貴的都市綠帶與藍天景觀將從此消失
位 於東京核心地帶的神宮外苑(Meiji Shrine Outer Gardens)是一個美麗的所在,這個綠帶與銀杏林蔭大道吸引當地人和外國遊客,現有國家體育場區域包括指定的自然保護區,都市計畫中對該地區制訂了 20米的高度限制,然而即將興建巨型體育場上升到70米,如此一個可容納八萬人的怪物之尺度與周圍混合住宅區環境完全無法融合,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超過 現有場館的1.5倍、總樓地板面積29萬平方米是現有場館的5.6倍 (2013年11月22日提出的縮小方案總樓地板面積為22萬平方米),必須拆除日本青年館、明治公園、都営霞ヶ丘住宅等公共住宅,居民將被迫遷出。
日本新國家體育館過於龐大的建築體對周圍造成壓迫,改變神宮外苑都市景觀,同時,迫使大量原來的住民遷移離開。
2.鉅額的施工費用將導致大量稅收支出
雖 然編列1300億日圓預算,但根據實際試算,Zaha Hadid 設計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造價將來到3000億日圓之譜,僅僅是將其規模縮減並無法有效減低造價;再者,此單一場館無法提供奧林匹克運動會所有賽事進行,我 們更期待稅收能用於其他體育設施,以1998年完成的日產スタジアム(Nissan Stadium)為例,可容納七萬兩千名觀眾,造價為600億日圓,編列的1300億日圓是不尋常的數字,預算不僅得用於興建,還要包括居民的搬遷費用, 將對國民的賦稅造成影響。
3.災害發生時之應變與疏散
佔 地面積11萬平方米、總樓地板面積29萬平方米的日本新國家體育館意味著與週遭環境沒有緩衝的「呼吸空間」;與奧運所興建的體育館相比,北京奧運鳥巢體育 館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樓地板面積26萬平方米,或者倫敦奧運體育館佔地面積108,500平方米、總樓地板面積16萬平方米,一旦發生災害,緊急疏 散江成為一場惡夢。
4.排擠東日本大地震後的重建資源
與其在東京興建超巨型體育館,東日本大地震後發生311海嘯,處理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事故及受創地區之重建是首要之急,有限的材料、人力資源及資金應該投入受災地區。
5.造成社會負擔
僅有少數運動賽事能夠吸引到八萬名觀眾,日本新國家體育館的恐龍級規模對多數運動而言都不恰當,在東京奧運結束後的使用度將大幅下降,一旦建成這樣的巨型體育館,高額的維護及營運費用將延續好幾代,成為大眾負擔。
作為有效的替代方案,我們要求要重新整修、設計1964年東京奧運所興建的體育館。
‧保留神宮外苑珍貴的都市綠帶景觀
‧以更低造價更快地執行計畫
‧向世界呈現日本「無浪費 無慾」的美學和對社會負責態度
‧不要造成環境與後代的負擔
‧作為傳承1964年東京奧運聖火的可敬「活連結」
我們建議對國家與東京市政府以開放態度提出意見,從公民角度保持對這些問題有意義的辯論,沒有必要急於摧毀我們所珍視的遺產,仍然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考慮合理的替代方案,我們期待您更加嚴謹地瞭解實際狀況,以民主方式與在地社群之期待合作。
欲瞭解更多訊息,請進入以下網站:
http://2020-tokyo.sakura.ne.jp/
《神宮外苑と國立競技場を未來へてわたす會》
《The Committee to Preserve Meiji Shrine Outer Gardens and Jingu Gaien National Stadium》
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歡迎透過電子郵件和各種方式將我們的意見蔓延到我們周圍的人,謝謝。